2012年6月,謝德欽大學畢業。在7年的職業道路上,他由一個化學專業輔修法學專業的學生,變身為一名初一生物老師;2014年機緣巧合,他加入了新華粵,從一名生產操作員做起,2015年投身到公司輕資產板塊,從行政管理到風控法務。這些年,他不斷學習、不斷挑戰、不斷嘗試、不斷轉型,憑借的就是一股子勇氣與執著,把學習當成一種習慣,把研究問題當成一種工作方式,使他不斷突破自我的邊界,找到最好的成長方式。
“新入職員工都需要在生產班組進行倒班,熟悉公司生產情況。”這是入職后他聽到的第一句話。2014年3月入職的他首先進入了苯乙烯抽提裝置,并不是石油化工對口專業的他當起了操作工,同事朋友都懷疑他能否堅持下去。當年5月,碳九綜合利用項目開始組建新班組,他義無反顧地報名參加了新班組的組建。在這個班組中,甚至是在四個班組中,他是唯一一個非關聯專業的成員。當時苯乙烯抽提裝置一名工藝員跟他說,在苯乙烯抽提裝置對他來說才是最好的選擇,站在成熟的裝置上更容易學習掌握工藝。但是他覺得在一個全新的裝置中,才能從源頭開始全面認知這套裝置、這套工藝、這些流程。
“別人都可以,為什么自己不行!”這是父親對他說的,一直激勵著他。他堅定前行,持續鉆研,在碳九綜合利用項目工藝學習、上崗培訓、裝置聯調聯運、試生產等長達一年多的時間里,他從零學起,畫流程圖、現場跑流程、工藝操作、設備操作等,以最快的速度趕上大家的步伐。
2015年,集團輕資產板塊開始形成。這次專業對口的他覺得是另一個施展的平臺,于是他便申請來到這個嶄新的領域,希望自己能夠學有所用。信心滿滿的他來到新平臺后發現,自己原來的知識儲備是那么的不足,實踐經驗相當缺乏。這個平臺不像在裝置里那樣,有流程圖可以學、有現場裝置可以跟、有師傅帶著教。在這里,自己又是從頭開始摸索。
第一次接觸投資業務,對于一個理工科和法學出身的他是既熟悉又陌生。熟悉的仍然是對一些數據的分析、對邏輯關系的判斷,而陌生的是如何能夠將數據的分析、邏輯關系的判斷、金融經濟有效連接起來,形成一塊完整的投資分析報告。在一次融資租賃的外部培訓中,他見到了融資租賃的行業先行者,也認識了一些融資租賃法律服務機構的行業翹楚,這讓他全面認識了融資租賃,打開了融資租賃的新世界。同時,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差距,下定決心加強學習,利用自身的知識體系,努力向專業化的法務風控崗位奮斗。他各種看監管條文、看規定、看辦法,遇到自己看不懂的內容時,請教,看案例,內部交流,百度,讓自己的認知和知識儲備能盡快匹配崗位的要求。
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他始終謹記著:“投資與融資租賃是兩條平行線,想要同時兼顧兩個方向的事,僅僅靠書本上的幾個名詞概念是完全不夠的,要與客戶保持不斷的交流,獲取足夠多的信息,不斷拓寬自己的認知,不斷加深對行業的理解。”
2017年,經過近兩年與客戶不斷地交流與深入探究,南沙公司分別踏出了投資和融資租賃的第一步,完成了第一筆對外業務。當年累計完成投資業務5項,投放金額1200萬,完成融資租賃業務1項,投放金額為268萬元。在2017年的基礎上,2018年南沙公司加大了投資業務的額度及力度,上半年就完成了3000多萬的投放額度。但受2018年經濟環境影響,投放的業務回款發生了延期,使得南沙公司整個團隊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。
“害怕客戶跑路,害怕投出去的錢打水漂······扛著這些壓力,我們扛過了2018年。雖然那些錢現在也還沒有全部回來。不過這家機構還活著,證明我們的錢雖然一下回不來,但是還在。”他們對自己重新進行審視,對客戶審查、業務模式等進行了全面回盤,尋找存在的問題。他發現對客戶審查過于松懈、業務結構局限于片面認識,同時作為風控管理崗位,并未有效識別出相關風險點,風險識別停留于點線之間,缺乏全面認識。
“萬丈高樓平地起。打好制度根基,搭建好風險管理體系,才能在風險來襲之際守住自己,保衛好公司資金安全。”他認識到只有在不斷練好自身內功,積累足夠的知識,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俯視整個業務,識別風險,解決風險。于是在公司領導的指導下,同事的幫助下,他重新梳理整理了南沙公司的風險管理制度、業務管理制度等,使制度及管理能更符合業務實際。2019年,在新的業務方向下,南沙公司累計完成投資業務29項,投放金額6700萬,外部融資租賃業務2項,投放金額920萬。“在這樣一個成績下,有一個問題值得去深究,即是如何調整公司的業務結構,使得兩個業務方向逐漸平衡,并能逐步往融資租賃方面傾斜。”這將是南沙公司全體員工奮斗的目標。
而在保持業務發展的前提下,如何守住底線,守住風險,對作為法務風控的謝德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對他而言將會是更具挑戰性的新篇章。
主辦:廣東新華粵石化集團股份公司
地址: 廣東省茂名市油城四路18號
郵編:525000
聯系電話:0668-2245686
網站備案號: 粵ICP備18065869號